双面京东的变与不变

5月11日盘前,京东公布了一则重磅人事变动:京东集团原CEO徐雷因个人原因提出退休申请,京东集团CFO许冉升任CEO。

图说:徐雷退休,原CFO许冉成为京东新CEO

去年年底,一直尝试放权的刘强东回归,这一人事变动意味着,曾经退居幕后的刘强东向前更进一步,过去几个月他对京东提出的调整会被加速落实。

资本市场显然乐见这一变动,5月11日,京东股价收于37.63美元,涨7.21%。

消息公布当日,京东发布了最新财报。2023年一季度,京东收入2430亿元,同比增长1.4%,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76亿元,去年同期为40亿元。

市场对京东面临的营收增长压力早有预期。

今年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但在京东零售占据重要份额的家用电器、通讯器材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7%、5.1%。

营收同比增速放缓也与京东主动调整有关。去年,京东启动业务架构调整,关停了部分对核心能力帮助不大的业务,更强调业务聚焦与供应链能力,而不是追求规模。

国盛证券在一季度财报前瞻研报中提及,京东对大商超重亏品类进行了结构性调整。短期看,这些变化自然会影响营收。

调整还在继续。上个月,京东零售启动了近5年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采销业务取消事业群这一层级,将事业群变更为事业部,原事业部按照具体品类拆分为众多采销作战单元。

同时各作战单元内也不再分自营和三方商家团队,三方商家在组织上实现了与自营业务的一致。这之前,为了引入更多第三方商家,京东推出春晓计划和一系列商家扶持政策。

这些调整已经初见成效。京东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京东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240%,商家增多显然会带来更多广告收入。京东一季度服务收入增长中,来自第三方商家的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了过去四个季度以来的最高。

近半年来,外界对京东的感知莫过于刘强东强势回归,并执行低价战略,推出百亿补贴——这是用户在C端肉眼可见看到的变化。翻开京东的B面,一场供应链大升级正在京东内部进行,这包括京东引入更多第三方商家,也包括增加供应链能力的输出。

京东的业务架构、组织人事在变,但京东的根本——对供应链的强化和升级始终未变,同时也正如许冉在投资者电话会上所说“战略方向、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不会改变。”

A

京东收入主要分为商品收入和服务收入,其中,商品收入是绝对的营收支柱。一季度,京东集团商品收入1955.64亿元,同比下滑4.3%,这也是京东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

具体而言,商品收入中,电子产品及家电收入为1169.99亿元,日用百货收入785.65亿元。上述研报指出,消费复苏呈现分化。由于京东核心品类为3C电子等耐用品类,复苏或滞后于其他可选消费品及餐饮等接触型消费。

经过疫情的忙乱之后,摆在京东面前的是一道时代命题: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人口结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变化都在变化,必须要做出调整。

如果说去年是对业务的调整,今年的调整看点就在组织上了。今年4月,京东零售由事业群调整为事业部制后,普通员工与CEO的汇报层级最多只有3级,变为事业部-细分业务单元-普通员工,缩减了两道中间环节。

变化首先在组织端显现。2022年年底,京东零售集团各事业群进行了一次重大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今年4月,京东零售由事业群调整为事业部制后,普通员工与CEO的汇报层级最多只有3级,变为事业部-细分业务单元-普通员工,缩减了两道中间环节。

精简层级后,距离市场更近的业务单元拥有了更大的决策权,这显然有利于提升效率,激发组织活力。

要守住京东多年打下的江山,留住用户,京东依旧要回归零售的本质,一位知情人士曾向虎嗅表示,刘强东认为京东应该聚焦成本、效率、体验这些关键要素。“并且重拾低价策略、回归用户。”

百亿补贴也与京东要守住家电品类相关,3月,京东上线了百亿补贴,尽管官方并未强调百亿补贴会重点补贴哪些品类,但从京东在频道首页专门设置了“Apple补贴专区”便可以看出百亿补贴的明显指向。

“百亿补贴上线两个月符合预期效果”,刚刚出任京东CEO的许冉在电话会上介绍,活动上线以来,用户流量、活跃度、复购行为都在改善中。

零售的本质是为消费者提供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商品和更优的服务,走品牌自营路线、靠京东物流实现配送的京东已经在服务、商品质量这两项上走在了行业前端,补上价格一环后,京东又在增加商品丰富度,路径就是引入第三方商家。

年初,京东推出发布针对第三方商家的春晓计划,措施之一是向个人商家开放入驻通道,自然人可以注册京东小店;京东小店大部分类目新商家可享90天的0元试运营政策,期间无需缴纳保证金;京东小店所有商家也无需缴纳平台使用费,约60%的类目商家可享受技术服务费率低至0%,部分类目商家保证金降了80%。

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商家入驻门槛。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了240%,其中时尚、居家和商超品类的商家数量实现快速增长。

时尚类目本是京东的薄弱类目,商家数量增长显然有助于京东补齐商家品类,促进交叉消费。

另一方面,京东引入的新商家中不少是工厂店,据京东此前公布数据,新入驻商家中,具有供应链优势的工厂型商家、品牌型商家占比达22.9%,新农人、设计师、手工匠人等自产型商家占比达15%。

这类商家提供商品的一大优势是,商品价格更低,这与京东正在执行的低价策略是一致的。

商家供给的丰富和低价已经在用户端显现出效果。据京东披露,一季度,京东用户购物频次、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ARPU)、日均活跃用户数(DAU)均有提升,京东PLUS会员规模在一季度末达到了3500万。

B

更低的价格、更丰富的商品,这是普通用户在C端便能感知到的京东正在发生的变化,这是京东发起的一场供给侧调整。

调整的效果已经在财报中显现。一季度,京东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4.5%,这其中,来自第三方商家的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了过去四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另外,财报显示,一季度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为190.62亿,同比增速超过商品收入增长。

从生态角度看,第三方商家的增加对京东自营业态是一种补充,也调整了业务结构。

天风证券京东一季度业绩前瞻中提及,新品类拓宽在带来规模提升的同时,或将有望驱动三方商家业务GMV的增速超过自营业务。

而第三方商户业务相对自营业务,对京东财务的影响是,毛利率和利润率更高。上述报告就指出,受益于业务结构的优化,集团经营效率有望提升。

事实上,京东此前每一轮经营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升级都是通过强化供应链能力实现的。

许冉在财报电话会上对此也作了一番解释:百亿补贴、秒杀等频道,是京东在用户体验和价格策略中让消费者能有明显感知的具体动作,低价是京东交付给用户最终的结果和体验,这背后其实是基于公司长期在供应链上不断的积累和投入,换来的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优势。

“我们会不断完善开放生态,提供更加丰富的价格带、更丰富的品类和商品,包括品牌商品和白牌商品。同时,也要继续通过供应链优势,持续释放规模效应,将经营效率的节省让利给消费者”,许冉表示。

过去,京东在供应链方面的布局,尤以物流为重

截止今年3月末,京东集团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为137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5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网络总面积超3100万平方米。

京东在物流方面的最新动作是,4月6日推出了新业务“云仓达”,具体模式为,为经销商同城非即时需求的订单提供半日达服务。经销商在接到上游电商平台的零售订单后,根据云仓达系统推荐,会将商品送往离消费者最近的快递站点,再由京东快递送货上门,提升用户配送体验。

一位京东PLUS会员告诉字母榜,他最近在京东超市下单时发现,部分商品已经由原来的次日达改为同城速递,配送最快的一单,下单2小时后便送达了。

C

京东在供应链端的升级,在用户端已有感知,同样带来了京东财务状况的改善。

京东履约开支包括采购、仓储配送、客户服务及支付处理开支,财报显示,京东一季度履约开支占收入比为6.3%,去年同期为6.5%,今年已达到近年来同期的最优水平。

正因如此,京东在营收微涨的情况下,净利润实现了更高幅度的增长。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一季度京东净利润为76亿元,去年同期为40亿元。

京东净利润增长也与公司去年聚焦主业、砍掉离主业更远的业务有关。

疫情结束,再次改变了用户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整个经济社会、消费市场也面临着新变化,面对新的市场趋势,企业显然要因时、因势而动。

京东已提前做了调整,从去年年初开始,京东陆续调整了业务架构,更强调业务聚焦与供应链能力,而不是追求规模,关停一些对核心能力帮助不大的业务。

短期看,这自然会影响公司营收,表现在财报上便是新业务营收下滑,但乐观的一面是,新业务带来的亏损会大幅收窄。一季度,京东新业务经营亏损为1.57亿元,去年同期为23.86亿元。

及时从那些对供应链效率提升没有什么帮助的业务中抽身,公司的精力、资金也便能更多地投入到决定公司竞争力的事情上——即供应链建设。

过去几个月,京东也正是在这一主航道上行进,战略聚焦会帮助京东突破当前的增长困局。

许冉指出,京东的优势与其他竞争对手有本质区别:京东是供应链驱动的平台,而非流量驱动的平台。“即便目前我们面临业务调整、产品组合调整等短期挑战,京东许多产品品类的毛利率仍然有所提高。”

当然,京东突破增长困局也要跟随经济复苏的步伐。京东的核心品类——家电品类极大地受到消费需求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3C数码品类这类高客单价的耐用品类,恢复速度同样相对较慢。

“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京东现任CEO徐雷评价家电家居、耐用消费品消费恢复的情况时说,而好消息是,京东在家电领域的增长是高于行业增长速度的,在行业的市占率是在不断提升的,“这几年我们在服务、多渠道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如果经济和房地产行业有所复苏的话,我们应该能够实现快速反弹。”

京东对长期市场趋势做了提前预判,并适时进行了一场从组织、人员到业务端的大调整,但京东的根本——对供应链的强化和升级始终未变,这或许就是未来增长的关键。